★ “根在基层•中国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赴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天富电力集团公司调研实践团行前培训会召开
★ 文化在引领企业发展中的观察与思考——赴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调研实践团调研报告
3.“路生”,一个烙有军垦精神的名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团委书记毕研永
4.从数字到事实,从理论到实际------------------国资委产权局副主任科员胡坡
编者按: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和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的部署安排,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属机关团委积极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走进一线,与基层职工同工同勤、同吃同住,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锤炼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今年,直属机关团委共推报三个央企基层调研点,分别是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6月),中国北车集团长客公司(7月)和中航工业集团沈飞公司(8月),并受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委托,作为“工业中国”专题牵头单位牵头组织开展了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天富电力集团公司的调研实践活动。新疆兵团石河子天富电力调研团已于8月18-24日完成调研实践任务,现将调研实践活动情况、调研报告及团员撰写的调研心得汇编如下,供学习交流。
8月8日下午,“根在基层•中国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天富电力集团公司调研实践团行前培训会在国资委召开。会议由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书记蒋怡主持,来自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社会科学院、国家粮食局等5个部门10名调研实践团团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介绍了“根在基层•中国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的背景和整体情况,明确了调研实践团的活动内容、行程安排、任务分工和纪律要求;北车长客调研实践团副团长(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干部)金玉洁,宣传组组长(国资委宣传工作局科员)刘捷先后分享了参加调研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播放了该团精心制作的视频成果;国资委企业改革局主任科员陈俊豪作为本次调研实践团的团长介绍了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和天富电力集团公司等调研点的基本情况,并作动员讲话。
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天富电力调研实践团定于8月18日启程赴新疆石河子市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实践活动。调研实践团表示,要按照调研实践活动的总体任务要求,在借鉴神华神东调研团和北车长客调研团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行前的一周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家居设计工作室,确保调研任务圆满完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家居设计工作室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干部走进基层一线,锤炼工作作风,增进群众感情,提高履职能力,受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委托,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作为“工业中国”专题牵头单位牵头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团于8月18日-24日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开展“根在基层•中国梦”调研实践活动。
国资委直属机关工会主席吕秋菊带队,来自工信部、商务部、社科院、国家粮食局及国资委等5个部门10名青年同志参加了调研实践活动。国资委巡视组副组长徐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黎,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常委、副政委王希科出席启动仪式。
调研团先后深入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天富电力集团公司所属天富农电121供电营业所、天富南热电公司、天富热电公司热电厂、天富煤业公司塔西河煤矿,进行参观学习和劳动实践,与天富青年进行“梦想对话”,并联合清泉成才公益基金在塔西河煤矿区开展“为矿工子女献爱心”活动。同时,调研团还参观了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军垦第一连和第八师150团驼铃梦坡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学习感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文化。
在天富农电121供电营业所,调研团参观了坐落在远郊的35千伏杨家渠无人值守变电站,认真聆听电力师傅讲授电力知识,跟随师傅们巡视了一条10千伏线路,来到电网配送的末端、走近沙漠边缘,实践团成员还与电力师傅一一结对走进居民区挨家挨户抄表记录。调研团还与121供电所的“全国青年文明号”高压班组座谈交流,为这群朴实小伙家居设计工作室创造的连续4425天安全生产纪录以及不辞辛苦敬业爱岗的精神深深感动。
在天富南热电公司和天富热电公司热电厂,调研团深入了解了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群建设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并分别到两家公司所属热控分厂和化学分厂,参观发电设备,了解发电各环节运作程序,学习电厂安全生产知识,与青年职工进行“梦想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在天富煤业公司塔西河煤矿,调研团听矿工师傅讲述采矿过程,并实地感受了矿工井下作业的辛苦。同时,调研团还联合清泉成才公益基金在矿区开展了“为矿工子女献爱心”活动,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和当面交流,团员们初步了解了煤矿工人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情况,资助5名贫困的中小学生,为孩子们送上学费及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在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军垦第一连和第八师150团驼铃梦坡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中,团员们了解了兵团建立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了解了老一辈军垦人屯垦戍边的奋斗历史和深刻感受到军垦人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热爱祖国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进行“梦想对话”时,天富青年们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有的只身来到边疆只为深爱这片土地;有的背负着对家庭的愧疚依然坚守岗位。对话中,团员们切身体验到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的辛苦,并为他们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50多年来,兵团人铸剑为犁,建农场,修工厂,且屯垦,且戍边,通过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使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原变成了沃野平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从“沙漠滩、盐碱地”成为了塞上一颗璀璨明珠、边陲的一座军垦新城,而天富电力集团公司作为石河子市的重要工业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发动机作用。通过一周的调研实践活动,调研团对军垦文化和电力行业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增加了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必将激励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始终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工作,争创佳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8月22日,“根在基层•中国梦”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调研实践团来到石河子天富煤业塔西河煤矿区,实地走访了矿区部分困难职工家庭,并联合清泉成才公益基金会开展了为矿工子女献爱心活动,为孩子们送上学费及学习用品。本次爱心活动共资助了5名中小学生(其中2名汉族、3名哈萨克族)。
走访中,团员们详细了解了部分矿工家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并为这些普通家庭简单的幸福所感动。其中一位受助学生是在读四年级的汉族女孩郭依依,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她与母亲相依在15平米的单身宿舍,母亲每月微薄的收入和欠下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生活困难。据依依母亲介绍,自己年初做了肠息肉手术,女儿像小大人一样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却依然将学习成绩保持在班级前3名。她还提到:“单位领导为照顾我,给我安排了轻松点的工作,我很感激,一到厂房就感到用不完的力气,怀着感情做好每一件事”,说到这些依依母亲一脸的骄傲,“依依就是我的一切,为了组织、为了孩子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还有一位是在读八年级的哈萨克族女孩莎尼亚•木拉力,父亲右腿残疾,由矿区安排从事保卫工作,母亲患病在家,还有一个5岁的妹妹,家庭月收入仅1800元,日常开销和两个孩子的求学费用让这个家庭背负沉重的负担。尽管如此,一家人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莎尼亚骄傲地说,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随即带着妹妹跳起了欢快的哈萨克族舞蹈。我们的关爱和他们的笑容融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共同的语言,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共同心愿。
在走访中,我们没有看到对艰苦贫困的不满与失望,却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向往,以及对社会给予关怀的感恩。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份安稳的工作,这就是普通矿工家庭的幸福梦。
通过此次活动,团员们纷纷表示,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如一位团员所言:“在平凡中感动,在给予中收获。”作为青年,我们应更多深入基层,了解实情,访贫问苦,关注民生,践行群众路线,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正能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一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从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社会定位在文化层面上的体现,其本质是通过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来统一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是否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关系到能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关系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强弱。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摆在现代企业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8月18—24日,带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赴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调研实践团以新疆天富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富集团)为调研实践点,采取座谈会、专题调查、个别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多维度了解天富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状况,学习并感受企业文化对这一边疆兵团企业发挥的作用。
作为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能源基础产业,天富集团是由原石河子电力工业公司于2002年2月4日改制组建而成,为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4亿元。天富集团主营发电、供电、供热、供天然气,担负着石河子垦区电、热、气集中统一供应,是新疆唯一一家热电联产,水火电并举,发、供、调一体化企业。除股份公司的能源产业外,其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天富房产、外贸、信息等产业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截至2012年底,天富集团资产总额为148.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6.31亿元,利润总额2.66亿元,工业增加值11亿元,从业人数7738人。
天富集团在主营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弘扬军垦文化、加强党团建设、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等措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近几年先后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企业”、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和“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全国电力系统十大“学习型企业”、兵团“屯垦戍边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的反映。看一个企业的文化,既要看现在的形态,也要看它的历史传承和沿革。挖掘天富集团自身的企业文化,既要看它自身的生产环境,也要看所处的兵团大环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形成了浓郁的军垦文化。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征程中,老一代军垦人“凯歌进新疆”,把热爱祖国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兵团组建初期,兵团人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人间奇迹,把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兵团人奋起二次创业,把开拓进取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历史演进到今天,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成为决定新疆和兵团的战略抉择,成为新时期新疆和兵团工作的时代主题,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渴望。特别是天富集团所处的石河子市,是兵团的一面旗帜,几代人用真情和热血传承的军垦精神深深影响着天富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可以说,军垦文化是天富集团独有的文化优势,是引导和支撑天富集团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和文化源泉。
坚持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在调研中,常能从兵团人的口中听到这么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天富集团许多家庭的祖辈都在当年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的从内地奔赴边疆,来到建设边疆的大战场,他们不仅自己留在这片热土,还鼓励支持自己的儿女继续在这里奉献。如今,扎根在集团的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一辈军垦人的后代。同时,也有新一代的80后、90后,怀着满腔热血在边疆播种希望,期待收获。他们对边疆充满感情、对企业充满责任,希冀着和企业的共同成长。这种献身精神能够爆发出强大发展动力。以天富农电有限责任公司121供电营业所高压班为例,这个班组由10名平均年龄在31周岁的年轻人组成,其中5个是2002年一起上的技校,毕业后又一同来到高压班。班长陈从辉朴实地说道,“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生长在兵团。这是我们父辈辛辛苦苦从荒凉的戈壁滩上开垦出来的土地,建设起来的城市,我们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这里条件要艰苦一些,生活待遇差一些,但是边疆总得有人,只有兵团更好了,新疆就更好,祖国就更好”。就是这么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说出了高压班年轻员工的心声,鼓舞了他们奉献、敬业的工作豪气。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小伙子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投身于高压的检查维修和管理调控。2012年,121供电营业高压班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是对他们这种精神的鼓励和认可。
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天富集团集发电、供电于一体,独立于国家几大发电集团和国家电网大系统,独立运行并主要为石河子及周边个别县区供电,虽享受一些政策支持,但也缺乏了在大系统中的技术支撑和互利合作,且电价受到当地产业政策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天富集团需依靠自主技术研发和培育自有人才,决定了集团要走一条新型的独立自主、自我创造的发展道路。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天富集团注重发挥青年中间层和党员先锋岗的协同力,带动职工创新思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实现企业从追逐利润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从培养传统竞争优势到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转变,从依靠外在驱动力到发掘企业内生动力的转变,从依赖上级拨款投资到注重管理和科技方面创新的转变。如,天富集团南热电公司2012年以来根据“学习创新型”班组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班组建设活动。该公司想方设法配备硬件设施,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班组建设向新台阶、新水平迈进;从基础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节能、技术培训、8S管理、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开展方面严格加强班组管理工作,做到班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程完善,各种台帐齐全、记录清楚,培训工作与实际紧密结合、形式多样,坚持安全方针,安全责任和目标明确,班组每月进行自检考评,月月进行全厂考评。通过这一措施,有力提升了班组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工厂工作效率,在艰苦创业基础上,把敢吃苦、善拼搏的精神运用到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效率的生产管理模式上,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如,121供电营业所高压班围绕“安全生产优、文明服务优、设备维护优、操作技能优、经济效益优”的“五优”创建目标,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敬业爱岗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加强设备维护,降低事故发生率,创造了连续4425天安全生产的纪录,建立了良好用户基础,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如,天富热电厂多年来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叫响我是员”、“党员先锋班组”等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广大党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公开践诺,承诺2—3项具体事项,让承诺“说得对、做得到、看得见、干得好”,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同时,热电厂把科技兴企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依靠发挥知识青年的聪明才智,集中开展科研攻关。近年来,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产生了QC成果、“五小”成果220多项,有10项QC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7项QC成果获兵团及自治区奖励,近百项QC、“五小”成果获地区奖励,成果发布率100%。
坚持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来到西部热土,将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紧密融合,老一代军垦人艰苦奋斗、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兵团自成立以来就是党政军企一体的特殊体制,这样的准军事体制,使得兵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精诚合作、齐心协力的兵团精神,在军垦几代人之间继续传承。如,天富供热公司团委多年来结合该公司设备升级快、技术要求高的生产实际,持续在公司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通过老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力促青工早日成才。活动本着自由结合、双向选择的原则,通过签合同、立目标、定措施,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师徒教学模式,明确师徒关系,使近30名青工拜上了名师。自活动开展以来,各位导师遵循岗位特点、专业要求,坚持到实践中去学、到工作现场学,分步骤有重点地对徒弟进行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确保了每位青工特别是新分配技校生都有人教,有人带,在公司青工中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方位传帮带态势,使青工技术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团结协作精神成为企业新的时尚和正能量。
天富集团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在于经过不懈探索,形成了企业文化支撑工业发展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当前,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天富集团要实现兵团企业梦,必须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凝心聚力共铸辉煌。
进一步加强文化宣传教育。打造企业文化就是要形成统一的思想,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天富集团大力弘扬文化宣传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发挥墙壁文化和宣传板报等宣传形式,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的情怀。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利用网络、微信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交流媒介,制作国内外热点话题和企业内外好人好事资讯的播报,推动当前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话题的宣传普及,传播社会正能量。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党史国史和军垦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习、继承和发扬军垦文化,使他们知史懂史,知史爱史,爱史爱企,做到军垦精神不断、革命事业薪火相传。
进一步加强党团组织引导。兵团既是戍边的战斗队,又是屯垦的生产队。这两个作用的发挥都得益于党组织的建立和巩固。天富集团同样高度重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注重建好建强党群组织。战争年代,党员冲锋陷阵是一马当先、义不容辞和光荣的;和平时期,党员的率先垂范和荣誉感如何体现?天富集团注重打造“叫响我是员”、“党员先锋班组”等主题特色活动,既发挥党员个体、也注重凝聚党员班组的整体合力,做到有整有零,无缝隙衔接,促进了企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然而,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还需要党组织和团组织更加关注、关心。当今世界瞬息万变,青年人思想活跃,易受物质欲望左右,意识形态领域也更加和外界的自由开放靠拢。这就需要加强党组织和团组织对职工特别是青年同志的思想引导,既坚持平时谈心,又注重关键时刻的心理疏导和积极地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在关键时刻、困难面前想到党组织、想到团组织,更好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集体战斗力。
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又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想发挥人的最大潜力,就要给予职工最温馨的人文关怀。天富集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如,为了促进青年同志健康成长,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让年轻人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导下,快速掌握技术,成为行家里手,避免了很多弯路。同时,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天富集团这样的发电企业,发电供热要求24小时不间断,一线技术工人都要求三班倒,工作周期是2个早班、2个中班、2个晚班之后才能休息2天。最后一个晚班后的白天要补眠,实际上是7+1。在工作中,很多青年人面对“三班倒”出现心理焦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能够上长白班。这就需要加强技术改造,创新管理模式,不断解放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
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文化是人才成长进步的指明灯,我们真心祝愿天富集团在人才兴企、文化强企的路上越走越宽广,为美丽石河子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企业文化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良性互动。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天富集团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实践是卓有成效的。军垦人、天富人的精神也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青年人对如何立足岗位、着眼基层、发挥作用、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有了深刻的体会。可以说,一次兵团行,一生兵团情。青年须有大担当,复兴伟大中国梦。
执 笔 人:毕研永(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团委书记,调研报告组组长)
此次我们调研实践团在石河子一周的“根在基层”活动,是一群在京国家机关的年轻人,来到一群扎根边疆的年轻人身边,共同体验戈壁明珠石河子的基层工作和生活,共同感受戈壁雄狮兵团的文化和物质建设,更是共同探索青春和生命的真谛。摒除了级别与出身、摒除了形式与客套,同龄人面对面的敞开心扉和并肩作战让此次调研具有了真正的意义。其中,有两点让我感触最深。
天富电力集团是一个电网、发电、供热一体化的能源企业,对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电力企业安全要求高,技术专业性强,各工作环节要求协同性高。青年人从大中专院校毕业来到厂里后,一是由师傅带着尽快熟悉生产环节和设备设施,掌握生产技能;二是党团组织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悉心为青年人服务,青年人很快融入像家庭一般的温暖集体。
由此,在企业的平台上,青年人不断茁壮成长,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几位均已经成为了所在部门的骨干,农电公司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甚至比我们还要小。如果脱离开企业的平台,如果没有像家人一般的领导和同事,青年人从校园走向社会将会是孤独和彷徨的,不会像天富电力的青年人这般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相比内地,尤其相比内地的电网、电力企业,天富电力集团的职工待遇是较低的,企业领导坦言由于电价受限,企业利润较薄,能够给予青年人的待遇在当地只能勉强算中等水平。但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天富电力集团仍在发展壮大中,不管是高压变电站、还是发电机组,都在逐渐扩建和提高供应能力,企业的内部人才“断档”很严重。青年人只要运用智慧,勤奋学习,有一技之长,就能在企业里站稳脚跟;青年人只要挥洒汗水,不怕辛劳,有奉献精神,就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而能够数年如一日,运用智慧、挥洒汗水的,必然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和提拔,在更高的工作岗位上青年人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和我们一起座谈的南热电生产技术部部长,他已经不仅考虑安全生产的问题,而已在考虑并和我们探讨如何使企业节能降耗、废物再利用,如何使煤质与发电设备结合起来。这样的青年人,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价值,看到了企业的未来。
在石河子短暂的一周,让我们和这个美丽的地方、和这些淳朴的青年人结下了宝贵的友谊,尽管交流还不够充分,但足以触动我们敏感和纯真的内心。同为青年人,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没有切切实实作出多少贡献,却经常在抱怨;我们没有充分开动大脑去学习和思考,却经常在彷徨。如果只是因我们毕业的高校略好于石河子青年人的话,那么数年后,这些优势将会荡然无存。道理很简单,他们在数年如一日地用智慧和汗水服务于所在的岗位,而我们却差点停步不前。好在,我们在合适的时机来到了石河子,从基层的青年人榜样身上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必须要运用智慧、挥洒汗水,才能在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而只有创造出社会价值,我们的青春才是无悔的,我们的人生才能因为拥有坚固的舵和桅杆而扬帆远航!感谢“根在基层”活动,感谢单位给我一周的时间来锻炼和实践。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在八师的7天,十分漫长家居设计工作室,因为被戏称为“一天26个小时”,时差多出来的2小时通常用来工作所以格外辛苦;在八师的7天,又十分短暂,在我们密集的造访了数个调研点之后,依然觉得对兵团不够了解,不懂的仍有太多太多。且让我用文字记下这感动心间的七个瞬间,这吉光片羽,望你我能够铭记。
8月19日,我们驱车来到了152团10连保存完整的连队旧址,这里现在已经建成了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线年代垦荒者初来时的情景。今天的我们不需要太多想象就能在脑海里临摹出当日的情形:兵团人住在简陋的“地窝子”里,用简陋的劳动工具和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不辞劳苦,终于将盐碱地开垦成为万亩良田。我们坐在泥土浇筑的破旧礼堂上的硬木条凳,聆听近60载的悲壮故事。是的,和平年代的垦荒生产,不亚于战争年代的浴血沙场。我们应记住那些放下武器屯垦戍边的将士们,也不能忘记来自湖南、山东、上海的支边女兵们,她们的青春和爱情献给了边疆,她们的故事永远是兵团历史中鲜活的一部分。
8月20日下午,车行数百公里,我们看到曾经的戈壁荒滩,现在有很多已经变成硕果良田。十年来,“三北防护林”建设卓有成效,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生态的效果。聪明的兵团人,不浪费滴灌的水源,在白杨林间套种打瓜,密密的瓜果成为一道风景线。源自以色利的滴灌技术已经被本地企业掌握并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升级,所以干旱缺水的石河子能够成为葡萄、西瓜、棉花、山药等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农场主们现在收入颇丰,不亚于在城市里的其他工种。
看书千遍不如下笔一遍。调研团今天有机会带着安全头盔,体验一把真实的天富农电高压班抄表工的生活。这工作看似容易,其实很不简单。新疆昼夜温差大,冬季尤其冷酷漫长,而抄表工作中断不得,每个月固定日期,一个组两个兄弟要查抄千余户电表。有时候碰到大门紧锁,还要挨家挨户上门去敲门开锁,发现电表数字异常,还要查悉原因,及时报警修正。我们用手机的微弱光线,一笔一画的抄写,感受到他们的工作需要的细心、耐心和从容。平凡工作里,不平凡的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认真。
21日上午,调研团一行来到石河子天富南热电有限公司。下车伊始,或许是边疆夏日的阳光太过晃眼,大家着实吃了一惊。映入眼帘的分明是绿树掩映、花果丛生的花园,根本就不像烧煤的火电厂。地上没有黑煤灰,处处一尘不染,确实和在别处见过的工厂不同。进入办公楼参观办公场所和操作车间之后,我们对美的认识更进一步。办公设备摆放井井有条,黑板报上的板书工整的像是微软字库里打印出来的,文件柜里的文档甚至被精心的贴上了波浪形的标记,目的是保证拿出来之后可以准确无误的放回原处。细节处可见管理的到位。交流后发现,是无处不在的活动平台促进了管理的改善、员工的进步。8s管理、技术大比武、文明号创建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青年员工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很乐意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大展身手,他们的精神面貌蓬勃向上,这时候我们才懂得:花园美,宫殿更美,园丁的心最美。
来自化学分厂的团支书小陈,今年25岁,来自燃运分厂的团支书小杨,今年23岁。天富南热电都是她们的第一份工作。她俩穿着深蓝色的劳动制服,遮不住青春朝气四溢。在交流中,我问到她俩,有没有为自己制定三年计划。小陈说,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够上长白班。我才知道电厂发电供热要求24小时不间断,她们一线的技术工人都是三班倒,工作周期是2个早班、2个中班、2个晚班之后休息2天。最后一个晚班后的白天要补眠,实际上是7+1。辛苦自不用说,想和家人朋友像普通人那样相约过周末都变得困难。只有机关、热控和检修三块工作可以保证正常作息,其他工种都要为了供热发电全年不停歇而执行三班倒制度。小杨说,我的愿望也是这样。
被选作团支书的都是技术上的青年骨干,她们俩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想转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认识她们,想当然以为所有城市里的女孩子晚上周末正常休息,看电视吃饭唱歌聊天,哪知道她们对三年后的愿景质朴到此。发自内心的祝福优秀的她们愿望早日实现。
23日上午,调研团来到玛纳斯县城南54公里处的塔西河煤矿。从石河子市区出发,崎岖的山路走了2个多小时才到。这里位于大山深处,海拔约1500米。作为调研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走访了几家矿区家庭,他们的孩子因为品学兼优被清泉成才基金选作本次爱心资助的对象。13岁的哈萨克小姑娘玛合帕丽•克伊开是其中的一位。她现在就读于玛纳斯县三中八年级。她的爸爸在天富煤业担任铲车司机,母亲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在家休息,还有一个姐姐,现在玛纳斯县城就读高三,成绩也非常好。当我们看到墙上贴满玛合帕丽的奖状,开玩笑问她怎么没有姐姐的?清秀白皙的她笑着说:“我姐姐的她都自己收起来了。”
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幕,她的手中一直握着一个褪色的魔方,几乎都磨成全白了,她说是姐姐小时候就开始玩的。当我们问她还能拼得出来么,她羞涩的低下了头。她的家和我们走访的其他几家牧区哈萨克家庭没有什么不同,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张巨大的“炕”上铺着民族色彩浓厚的地毯,白天是休息会客的地方,晚上当作睡觉的床。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个褪色的魔方是她童年乃至少年唯一的玩具。当我想到在城市的小孩子,有那么多玩具和书,可是眼前这个小姑娘却要坐2个小时的山路才能通勤上学,早早的懂事勤劳、分担家务,不由得特别心酸,用很大力气才把眼泪憋回去。
矿区附近的几户人家,家庭状况都比较贫困。没有煤矿之前,他们多以放羊为生,有煤矿之后,有些可以找到警卫、司机、锅炉工之类的初级工。煤矿上一三五的班车,也使得矿区的孩子们去县城上学的路途方便多了。他们往往很小就开始寄宿在别人家或者是学校,特别独立懂事。
我想,也许我们的资助不多,但是相信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力量,让他们知道几千公里外的北京,有一群叔叔阿姨牵挂他们,关心她们。来时的路上是阴天,然而告别时阳光已穿破高山云端,普照林间。车沿着潺潺溪水边的土路颠簸而下,我们的心愿和牵挂永远留在了这里。
在天富公司调研期间,我们发现大家对于电厂即将扩充产能固然兴奋,可是对于招商引资来的重化项目又难免担忧。因为电解铝、工业硅、电石以及PVC等高耗能产业在内地已经属于严格控制行列,他们向新疆转移看重的是这里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低廉的电价。一方面是对发展的渴求,另一方面是环保和耗能的隐忧。这片土地原本就生态脆弱,一旦破坏,西北边疆的生态屏障将不复存在。煤炭等资源不可再生,低廉价格背后,是能源企业利润忍痛承让和长远担忧。而不发展引进工业项目,当地贫困落后的局面又难以改变。
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兵团纺织工业发展迅速,2012年纺织原料及制品进出口额达29.5亿美元,“大通道”作用发挥充分的背后,是当地棉纺织业产业链并不完整。2012年兵团形成棉环纺锭产能302万吨,棉浆粕年产能19万吨,粘胶短纤产能8万吨,承接纺织产能以棉纺为主,而织布、印染、服装等环节承接较少。初加工(棉纱、棉浆粕等)的环节结束之后,由于上下游配套的原料、技术、市场均不具备,大部分产品要运回到内地进行深加工(织布、印染、裁剪等),少部分再以旅游购物的形式出口到中亚各国。兵团纺织业存在着产业层次低、产业链不完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易受棉花价格和下游产品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劣势。沿途路过大片的棉花田,有些星星点点的棉铃已经吐絮,不知道这个秋天是否丰收,我们也应思考能做些什么。
新疆归来,回到秋日的北京,重新开始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沙漠、戈壁、胡杨、高山、瓜果成为记忆中的八师挥之不去的标签。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西北边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了我们,我们不会忘记这里壮丽的风光、厚重的历史、质朴的人们,而我们的愿景和作为也必然不会遗忘这里。
每个时代总有每个时代特殊的印记,而姓名正是这种表征这种印记的一种形式。正如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的父母以“国”、“红”、“军”等字给孩子起名一样,新疆这个特殊的地方,在军垦的特殊时期,也产生了“路生”等特殊的名字。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驻新疆人民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劳武结合,屯垦戍边。为响应党的号召,一批批来自湖南、山东、上海等地的青年男女纷纷来僵参加建设,涌现出与男战士一起打眼放炮、铺路架桥的冰峰五姑娘,48小时每人平均搬运土方72立方米的塔河五姑娘等一批巾帼女杰。这些杰出女性在兵团各条战线发挥着聪明才智,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并光荣地成为兵团第一代军垦母亲。
日常工作男女同工同劳,关键时刻也毫不退缩。女中豪杰们在怀孕期间热情不减,依然开荒种田。有些因为即将临盆,却因为战斗在生产一线,加上条件所限,不能及时就医,有些就把孩子生在了路边,孩子的名相应起作“路生”,再加上父亲的姓,也就出现了李路生、王路生、张路生等许许多多的“路生们”。
正如歌谣里唱的,“粗粮吃,细粮卖,地窝子里养后代;儿子长大还戍边,世代生活在世外”。军垦战士和军垦母亲们真正实践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路生”父母们发自内心的信念、信仰,比起现在个别同志提到支边、提到基层锻炼,首先要问一下有什么物质奖励和职务晋升前景,这是何等的鲜明对比、何等强烈的反差。
不能说几天近距离的感触,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但军垦人这种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心中烙下了印记,将伴随一生,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中央国家机关共青团干部,内心多了一份对共青团事业的思索。既然选择了这份神圣的事业,就要弘扬和传承老军垦精神,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教育和凝聚青年,担当青年的“引路人”、“娘家人”和“心上人”,从而为中国梦和青春梦的实现献出绵薄之力。
短短几天的调研,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及电力、煤炭行业有了一定了解,对基层青年工作、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深切感受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军垦精神;体会到基层青年干部扎根基层、辛苦工作、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技术、不断创新提升的智慧;深感青年干部走进基层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转作风、改“”、提升履职能力的好经验好做法。
从未入疆,却早已耳闻“戈壁明珠”、新中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石河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一片方圆7500多平方公里的绿洲上。“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对石河子的描述。1950年7月,和平解放新疆的10万人民官兵来到石河子,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起了一个个田陌成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
如今的石河子绿树成荫、物产丰富、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环境宜人、人们安居乐业,站在天山脚下的军垦第一连和沙漠边缘,抚今追昔,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荒无人迹的沙漠,可以想象十万、八千湘女、无数支边青年远离家乡和亲人,坚定“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信念,住在简陋的地窝子,在戈壁上使用原始的坎土曼、木犁,克服缺水、缺食物、缺工具、酷热、寒冷等困难开垦出一片片绿洲的艰苦、坚韧和无私奉献。如今,这些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也大都留在了这里,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偿奉献给祖国这片神奇的热土。他们建设了一座新城,也留下了令后人敬仰的军垦精神,今天这种精神更加弥足珍贵。
天富农电在农八师团场共有19个营业所,10KV线KV主干线台,点多线供电所马伟书记将工作形象的形容为“三苦”:供电范围大,和家人分居苦;团场人少、路远、设施差,生活苦;高温、酷寒恶劣天气多,节假日加班多,生活苦。调研中,我们和供电所青年职工一起乘车一个多小时沿着数十公里的电线巡检线路、抄电表,沙漠和绿洲交错,只有防护林、电线杆和星星点点分布的小农场、少数民族生活点,8月底的新疆中午依然酷热,很快汗水夹杂着沙子粘在脸上,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们毫无怨言,认真检查每一个隐患点、检修每一个小问题,十几年如一日,维护着33万人的用电安全,创造着4435天无事故的纪录。
2007年,天富电力南热电公司筹建,21岁的程威从乌鲁木齐来到南热电公司,担任检修分场电气工段二次班发电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扎根基层,兢兢业业,提出技改项目30多项,实现了降本增效。五年后的今天,他在这里结婚安家,从小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师傅,深爱着自己的岗位、自己的家园,2013年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技能大比武一等奖。
新疆缺水且地广人稀,农业又占经济很大比重,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兵团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节约用水尤为重要。调研的几天里,我们发现从农场浇灌到城市绿化,全部使用滴灌技术。新疆人民从以色列引入滴灌技术并加以改良,大幅降低成本,实现节水45%~50%,节肥30%以上,以石河子为例,一口井不使用滴灌技术只能满足200亩农场用水,而使用后可以浇灌500亩。自2000年推广滴灌技术至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滴灌面积累计达5490万亩,总节水量65.88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41个新疆天池的蓄水量。
青年干部有激情、有动力、能创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更是青年干部切入工作的重要抓手、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但对于基层经验缺乏、远离基层工作的青年干部而言,群众路线理解起来更多的是源于理论、党史,止步于想法、文字,实践起来难上加难,而这是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青年干部信念动摇、“”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事者在草野。身居庙堂之高,何解江湖之远?想知民情、懂民生、解民忧非亲身体验不能得也。不了解群众所需,制定的政策就难以对症下药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就容易产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容易犯的错误;不切实感受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智慧,就无法真正理解、相信群众,就容易唯上不唯下、犯官僚主义的错误;不亲身体会群众疾苦、基层工作的艰苦就难以体会到重任在肩、前路艰苦,就容易精神懈怠、信念动摇、消极腐败、犯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的错误。
调研中,我们到天富电力各公司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困难,和一线高压工、电工、维修工、煤矿工人等青年职工交流工作和生活的想法、思考,到线路巡查、抄表、煤矿采掘等工作岗位实际学习、操作,到贫困的哈萨克族煤矿职工家里访谈交流,现场了解军垦历史、滴灌技术、沙漠防护林建设、QC、五小改进、安全教育、共青团建设等好的做法。这些所见所闻,让我认识到青年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去,感受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体会群众的智慧,了解群众的疾苦,增进和群众的感情,才能真正了解实际工作和群众所需;才能真正转作风、改“”;才能增强过硬本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才能锤炼意志品质,坚定理想信念。
具体到产权管理工作,产权是企业所有制的核心,对我而言,之前工作中看到的是资产、是数字、是制度,调研后发现数字背后是机器、土地、生产线,更是民生、是成千上万的人生计。天富电力,资产48.14亿元,其背后是石河子市60多万人电、热、气的供应,是7738位职工和家庭,是全国青年文明号,是在天山脚下的南热电厂,是深处天山群山中的天富煤业,是散布在7762平方公里上的无数变电站和线路,是每天艰苦工作、坚守岗位的电厂职工、煤矿职工,是无数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同时有着限于政策问题电价低、职工工资低,市场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产权管理工作涉及利益广、群众关注度高、难度大可见一斑,作为政策制定、决策审批、业务指导的我们需要慎之又慎,需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面临问题和群众所需,保证政策科学性和针对性、决策合理性、工作指导性和前瞻性。
在这一周时间里,我们学习了解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垦的历史,深入到石河子天富集团的农电公司、南热电厂、西热电厂、塔西河煤矿等厂矿调研,与一线职工共同工作、交流、谈心,并到困难职工家庭中开展了献爱心活动。这次调研实践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却给我留下很深的触动,有许多感受、体会和收获。
石河子是新中国历史上一座特殊的新城市。虽然我之前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有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垦的情况,但是当我真正来到这个地方、站到这片土地上,亲眼见到保存下来的当年军垦早期简陋的生产工具和艰苦的生活设施,亲耳听到老军垦、二代家居设计工作室、三代兵团人用那混合了内地多个地方口音而形成的独特“军垦方言”说出朴实而真挚的话语,亲身感受到在几代人努力下这一片荒漠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还是感到无比的震撼。是凭着怎么样的顽强意志,使他们这片戈壁滩上扎根奋斗、奉献一生;是怀着什么样的理想信仰,使他们斗志昂扬,从无到有奇迹般地创造出美丽富饶的塞外江南;是有着什么样的梦想追求,使他们“献出青春献子孙”,让军垦精神一代代传承延续,薪火相传。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学,我从刚开始的震撼,到被感动,到受鼓舞,全身心地接受了一次军垦精神的洗礼。
我们这次实践调研的主题是“工业中国”,因此安排了石河子最有代表性的产业——电力能源工业来开展实践调研。我们所调研的天富电力集团担负着石河子垦区电、热、气集中统一供应,是新疆唯一一家热电联产,水火电并举,发、供、调一体化企业。该公司作为能源基础企业,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形成了以煤炭为源头的煤炭-发电供热产业链,也使石河子市成为新疆一个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我们还了解到石河子市还正在按照优势资源转换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其他煤炭相关产业,为加快新疆和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基础能源保障。在调研中,我们基本上走完了该公司从煤矿到火力发电发热直至输配电整个产业链,了解了这家典型的电力能源企业的生产运行、经营管理、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甚至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这不仅使我们对电力能源产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更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工业化发展给石河子这个原来以农垦经济为主的地方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认识到工业化建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西部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进而实现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每到一家企业,我们都有机会到生产一线去参观实践,与基层青年职工座谈交流。也许大家年龄相仿,我们总是能很快地熟识,畅谈彼此的工作、生活、家庭、理想。在这一周里,我们与全国青年文明号——天富农电121团营业所高压班的青年职工一道巡线到沙漠边缘、一道走进居民区入户抄表记录,在他们简朴但整洁有序的办公室交谈甚欢;在热电厂,我们和青年技术骨干探讨电厂节能减排技改问题,到车间体验他们日复一日重复的繁重工序,到篮球场感受他们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在煤矿,我们到深深的巷道口感受煤矿工人艰苦的劳动环境,到安全监控室了解他们对安全生产问题的高度重视,到食堂去体验这个位于偏远山区的煤矿的简单伙食。这几天与基层一线工人的相处,我常常被他们不辞辛苦、敬业爱岗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是石河子工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军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自平凡岗位上默默为地方工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质朴的言语中充满着对工家居设计工作室作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兵团新一代最难能可贵的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
在塔西河煤矿,我们走访了几位贫困儿童家庭,为他们送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和温暖,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有几户困难家庭住在塔西河煤矿旁边的哈萨克村庄里。走进这个村庄,我发现虽然村里各家各户还普遍比较贫困,但是靠近煤矿也给他们原来的难以温饱的牧民生活带来了一些可喜变化,有些牧民在煤矿找到工作,增加的收入,使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走访贫困儿童家庭,让我更深刻认识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现实,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然是我国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
短短一周的调研结束后回到北京,我还是时常回忆起石河子壮美辽阔的大地,回忆起与团员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回忆起与基层员工们一起渡过的日子。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我深刻感受到新一代兵团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他们积极投身西部工业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他们的这种精神也在不断鼓舞着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为祖国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这些企业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跟着121供电营业所“青年文明号”的同龄工人师傅们巡视了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这条线路深入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平时,工人师傅们经常骑着摩托车,在崎岖不平的泥路上巡视这条线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时常会因为盐碱地湿滑而摔倒,可是,工人师傅们却没有一点怨言,心中想着的是如何才能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青年文明号”里的十多位工人师傅大都和我同龄,甚至比我小三、四岁,他们的父辈多是第一代或第二代兵团建设者,因为共同的电力事业走到了一个工作单位,一起工作近十年后,已经亲如一家,互助互爱、互相关心,可他们在工作中却不因为私人友情而违反安全生产等原则,严格做到公私分明。这群青年工人师傅作为普通劳动者,虽然不善言辞,可他们朴实无华的言语里面,却有着太多闪光的东西——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业务知识的渴求、对工友的友善友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困难的乐观态度,这些又何尝不是兵团精神在他们身上的体现,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被这些精神富足的人们感动着,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他们骨子里都透露着坚韧、自强。从天富集团基础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节能、技术培训、8S管理、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到天富集团的员工锲而不舍、奋力拼搏、甘于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都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智慧和坚定的人生信仰。思考当下,我们肩负着未来祖国建设的重任,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应多走基层、接地气,在基层汲取智慧和经验,在基层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未来建设贡献青春正能量。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军垦母亲们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熬糖稀,做沙枣发糕、玉米锅盔,腌泡菜,让苦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那个在三分自种地里炎日正午担水挑粪种植老玉米的,是母亲;那个布满血口的双手,从霜后棉桃里剥出孩子们学费的,是母亲。通过无数珍贵的历史照片与记录,我们领略了军垦母亲光荣伟大的内涵。“母亲”一词,因为融进了波澜壮阔的军垦事业而变得异常悲婉和壮烈。
60多年来,军垦人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是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60多年来军垦人,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屡建奇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线多年来军垦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默默无闻屯守着祖国西北这片黄土。
短暂的7天已然逝去,但我们的青春梦在基层融合交汇,圆了我们了解边疆、了解兵团、追寻兵团精神的梦想。兵团人为了屯垦戍边来到边疆,打造出兵团精神,凝聚成兵团力量,走出了一条军垦路;我们为了了解基层来到兵团,也要感悟兵团精神,塑造那么一种精气神,凝聚青春正能量,认真践行深入了解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正如团员们发出的共同心声:团旗舒展到兵团,心潮澎湃搞调研;伟大复兴中国梦,希望寄托在青年;群众路线贯彻好,齐心协力谱新篇。
陈班长是一名朴实兵团汉子,他不善言辞,但谈起工作来如数家珍,他不会长篇大论摆道理,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从他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了咱新一代兵团青年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看到了他们意气昂扬,要把“不怕艰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军垦精神代代相传下去的豪情壮志。他们就像戈壁滩上的那一排排青葱挺拔的胡杨树,紧紧扎根兵团这片热土,撑起一片蓝天,守护着美丽富饶、平安祥和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