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播以来,央视《新闻联播》低头读稿现象少之又少,长时间不看镜头更是无从谈起。但偏偏这一幕就发生在8月15日,而且整个过程持续近5分钟。而网友更罕有地不吐槽而大呼专业,这是个什么情况?
原来,头条稿件《习就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是在开播前刚刚收到的,是中央办公厅的紧急传真。而且要命的是,这是有关最高领导人的加急稿(该文刊发在新华网的时间为20:28,比央视晚了1个多小时!),所以还没来得及输入提词器。
当前,《新闻联播》用的还是旧式提词器,需要主播将稿子置放于摄像头可照射的区域,摄像头捕捉到稿件上的字并将其投影到摄像机前的提词器上。一般来说,主播稿件都是A4纸大的“九字稿”,即“一行只打九个字”,这样才方便竖向推稿。
这种提词器的好处在于,当提词器宕机后,主播可以继续按照纸质稿件中的内容进行播读,而新型电脑提词器虽然更快捷方便,但一旦宕机,主播可能一时半会“没东西可播”造成播出事故。
由于政治类稿件默认的标准就是零错误,所以此时此刻的压力山大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然而,李梓萌则稳稳地取得零错误。
在播报过程中,李梓萌只有三次抬头,其余时间都在低头播音,并不时拿笔在稿件上划线。李梓萌拿笔的右手有轻微的颤抖,但是近5分钟的播报中,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有网友兴奋地直呼,看都没看直接上来就读,不得不说主持人的专业基本功太强大了!
近年来,央视新闻联播主播也在不断换血中。由于其在全国的影响力无出其右,有些秘密你值得知道。
责任重要、意义重大,新闻联播主播不仅代表央视,也代表国家形象。所以民众才会把新闻联播主播冠以“国脸”昵称。想要从普通新闻主播成为“国脸”,在科班毕业后要经过至少7年打磨。以李梓萌为例,2000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直接分配至央视,先后主持《新闻直播间》、《文化报道》、《国际时讯》等栏目,成为《新闻联播》主播则是2007年12月之后的事。
随着大家对新闻节目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大,主播们的播音速度也越来越快。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国内新闻节目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速度再次要求加快,变成了每分钟280字。如今《新闻联播》中主播们的语速已经达到了300字/分钟,基本上这已经是保持风度仪态前提下的最大值了。
一分钟念300字是什么概念?据说华少在好声音里念某宝广告词的最快速度可以达到一分钟300字。
据统计,自1978年新闻联播正式开播以来,至今保持着“一男一女”的固定搭配方式。而且常年保持“男右女左”的状态。原来这是视觉习惯问题:央视台标固定于左上方,那么个头略矮的女主播坐在画面中台标的下方,看上去就比较和谐。
除了普通话一甲等级、科班出身和身家清白等地球人都知道的因素以外,《新闻联播》主播的面试官还是外貌控,中看和耐看是极为重要的。李瑞英曾透露,在选拔的时候,主考官往往会要求他们用不同角度面对镜头,观察候选人是否适合节目的播出角度。而对于长相,则一定要舒服耐看,且眼睛一定要有神。另外,鼻子太大和超级漂亮的人也不适合,会令观众注意力分散。
基本上,新闻联播会在30分钟内搞掂,但遇到临时加稿、突发新闻以及提词器故障时,主播就要临时应变家居设计工作室,既要做好主播,也要飞快地埋头找稿,避免耽误节目组的下班时间和全国民众的黄金节目时间。
首先,他们是有造型师的,而且走得是成熟端庄路线。所以,主播的着装风格以简约、大方、典雅为主,夏季颜色会清淡些,而冬季则会选用深色。至于逢年过节,则可以穿得喜庆一点,比如新年的时候女主播可能会穿红色的唐装。考虑到视觉上的“清爽”,“国脸”们往往不能留胡须、蓄长发(所以女主播们30多年来都是短发)、眉毛也不能修细,更不能擅自改造型——已故主播罗京就曾经说过,连他想要去理个发,也要提前跟台领导打招呼。
30多年来,《新闻联播》的片头会改,但“ending pose”永远不变,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灯光变暗、字幕升起、俩主播交头接耳”。至于他们当时到底在聊什么,网友们有很多有趣的猜测,比如“等会儿到哪里宵夜啊”云云。不过从“国脸”们接受采访时的回答来看,其实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只是在感慨“还好,今天又没出错”。
撒贝宁曾透露过,《今日说法》的标准是讲错一个字罚50元,而他最多一个月被扣了800元家居设计工作室,而且央视节目组往往实施连坐制,主持人犯错,主任也会被扣钱。而到了《新闻联播》这个级别,处罚措施就更加严格,主持人的口误会被分A、B、C、D四类,最严重的A类错误号称“就地死亡法”,如果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主持人当天播完新闻,第二天就得下岗。
新闻播音从业者为了字音的准确,播音训练时口型于面部咬合肌上都会形成肌肉记忆,久而久之镜头里的他们面颊会比平常人都大一些。
突发状况是各行各业都不愿看见的,而对于《新闻联播》主播来说,这更是噩梦般的存在。
由于要求极高,新主播们往往都会经历一些囧事。《新闻联播》主播郎永淳就曾表示,第一次播《新闻联播》吓出一身冷汗。郎永淳回忆道:“当天(2011年9月25日)晚上6点57分,前面的提要调整了,编辑把原来那组稿件拿走,匆忙间把我的头条导语也拿走了;6点59分,我正在准备,编辑突然跑进来:‘你看一看,这是不是你的头条导语?’我一看,果然是。直到播音结束片尾曲响起,我才放松下来,哎呀,这活不太好干!”郎永淳说,幸好当天是周日,播的都是他们擅长的社会新闻。如果是播时政新闻出错,“那肯定崩溃了。”
像这种“惊悚”事件,在《新闻联播》中每天都会出现,李修平受访时曾表示认同“做直播经常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这个说法,谈及主持秘诀,她表示做新闻直播,最怕的就是突发事件,稿件来得比较晚,而且急,但却最有新闻价值。
李修平往往在两人交替播音的过程中,拿起下一条稿过一遍,哪怕不是自己播,也会帮着把生僻字赶紧查了注上。她表示作为一个新闻主播,有三点必须具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谈到妥善处理突发状况方面,不得不提已故的罗京。罗京被指在30年播报中零失误!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个行当,突发状况恰恰是考验和见证一个播音员职业素养的绝佳时刻,这也是为什么罗京至今会被奉为典范和楷模的原因”。
据统计,一期《新闻联播》有八千多字文稿,近六百多个镜头,一年就是三百多万字和近二十二万个镜头,而《新闻联播》出现的错误却屈指可数。(实习编辑 高佳晨)家居设计工作室家居设计工作室